
秋风吹、稻谷黄
夷陵区13.66万亩水稻
陆续进入收割期
连日来
种植户们抢抓晴好天气
组织农机有序开展收割作业
田间地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旱改水”
100亩荒坡→亩产1000斤
在龙泉镇罗家畈村“旱改水”项目基地
金黄色的稻浪一望无际
一台收割机穿梭其间
将颗粒饱满的稻穗卷入仓内
收割、脱粒一气呵成
5分钟左右便可完成一亩稻田的收割任务
大规模机械化作业
为当地水稻收割按下“快进键”
而就在一年多前
这里还是一片荒坡
干旱缺水、坡地多平地少

村民鲍泽全告诉笔者
原来的旱田经常是这一块那一块
人工耕种起来费时费力
没有多少经济效益
随着村里人口减少、村民年龄逐渐偏大
田也“种不动”了
部分农田出现抛荒现象

2023年
龙泉镇在罗家畈村
启动实施“旱改水”项目建设
设计面积达100亩

罗家畈村党支部书记陈志春介绍,项目区域通过实施土地平整、沟渠灌溉、田间道路、农田防护工程建设,把“小田”改成“大田”,将“靠天吃饭”的旱田变成了有完善田间配套设施的高产良田,这样既有利于机械化作业,又利于土地集约化利用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如今
通过项目实施以后
小田变成了大田
水管架到了田里
相应的机耕路也修到了田里面
粮食产量大大提高
激发了群众种植粮食的积极性

去年
村民鲍泽全将100亩农田承包下来
试种水稻
眼下正是丰收的季节
鲍泽全请来机械收割
他说
一天就可以收割完
每亩大概可以产1000斤的稻谷

此外
除了让农业增产以外
龙泉“旱改水”项目还能让农民增收
村民每年既有稳定的土地流转收入
还能就近就业


村民韩承新高兴地说:“把地租出去了,一亩地每年有700元的租金。农忙时,我们又在这里打零工,一天能挣一百多块,照顾了家,也挣了钱,心里踏实多了!”

机械化收割
水稻丰收进入 “倍速模式”
在鸦鹊岭镇梅店村
宜昌梅香农韵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收割机
正开足马力穿梭于稻田中
“上周五我们就开始收割了
为应对近期降雨
我们提前调配了4台收割机集中作业。”
合作社负责人张恒介绍
每台收割机日均作业面积约40亩
全村1600亩水稻预计一周内可完成收割


村民刘礼华对机械化收割赞不绝口:“我家8亩地,今年每亩产了1000多斤稻谷,机械化作业极大提升了效率,imtoken钱包官方下载安装过去人工收割8亩田需要两天,现在两三个小时就颗粒归仓,省时又省力。”

在分乡镇南垭村
传出了水稻增产的好消息
4组村民刘兴定种植的3亩“荃优丝苗”水稻
预计总产量达5000斤
较去年每亩增产约200斤
“今年选的新品种抗病性强,稻穗更饱满。”

村干部孙敏介绍
该村连续三年开展水稻新品种试验
从“华夏香丝”到
今年试种的“华玉香丝”“红香优丝苗”
逐步筛选出高产优质品种

“华玉香丝亩产比华夏香丝高70-80斤,且抗倒伏能力强,米质也更优。明年想大力推广‘红香优丝苗’,它的产量还是蛮可观的,通过不断地探索新品种,来提高粮食单产,带动村民增收。”


从田间到粮仓
夷陵新粮 “扩容” 有底气
同时
作为夷陵区唯一承担
政策性储备粮收购任务的国有粮食企业
经发控股集团旗下湖北绿秀粮油集团有限公司
已正式启动2025年度秋粮收购工作
有序推进新粮入仓

9月9日
一辆辆满载稻谷的运粮车陆续驶入中心粮库
工作人员依次对稻谷进行
扦样、检验、过磅等工作
伴随着机器的轰隆声
颗粒饱满的稻谷通过传输带筛选
去杂后被输送到粮仓内
只见金色的稻谷倾泻而出
划出一道道丰收的颜色

看着沉甸甸的稻谷入库
种粮大户易礼武喜笑颜开
今年易礼武家种了70亩水稻
亩产超过1100斤
“我在这卖了十几年粮食了
今天拖了6吨多稻谷过来
今年预估能收70多吨稻谷
大概能卖七八万块钱。”

为做好今年秋粮收购工作
该公司提前谋划部署详细的收购方案
细化工作安排
提前腾并库容
维修改造仓储设施
配备专业的检验设备和人员
确保粮食收购质量

公司仓储部部长易长青表示:“我们将严格按照国家质量标准收购2025年产的新粮,需达到国家稻谷质量三等及以上标准和食品安全标准,实行‘一车一检、先检后收’,保证我们区级储备粮入库安全。”
据了解
绿秀粮油公司于9月6日正式启动
2025年度秋粮收购工作
今年计划收购4050吨政策性储备粮和
不低于3000吨经营性粮食
“目前已收购200多吨粮食
每天收购量在80吨左右
预计十一月下旬完成收购任务。”
易长青介绍

今年
夷陵区通过推广良种良法
开展技术培训、落实惠农政策等措施
水稻单产水平显著提升
全区投入联合收割机120余台套
实行跨区作业调度
确保颗粒归仓
据悉
夷陵区目前水稻收割进度为60%
预计9月下旬全部收割完毕
未来
希望夷陵的沃土上
播撒的每一粒种子都结出丰硕果实
农民的日子也如这饱满的稻谷般
越过越红火
(来源:夷陵发布)imtoken官网下载安卓